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> 星雲大師音樂弘法研習營 領略佛教音樂弘法智慧

教育人文

字級

星雲大師音樂弘法研習營 領略佛教音樂弘法智慧

【人間社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】 2025-06-28
「星雲大師音樂弘法研習營」6月27日至30日舉行,成員包括佛光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、佛大雲水書院箏樂團等。特禮請佛光大學董事長慈惠法師授課「星雲大師的音樂弘法」,首堂課程27日於雲來集,連同佛光山勝鬘書院、佛光山職事逾40人出席。領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,如何順應眾生根機和運用善巧方便,開創佛教音樂弘法的新局面。

慈惠法師指出,大師的音樂弘法可分為「現代歌曲」、「傳統梵唄」兩大類。佛光山首次的梵唄演出即是在國家戲劇院,大師的理想就是讓梵唄登上藝術殿堂,讓更多人感受佛教梵唄之美。

而大師開創佛教音樂以現代歌曲呈現的源頭,來自於宜蘭弘法時期,為吸引年輕人,認為佛教需要專屬的歌曲,於是親自作詞並請人譜曲。第一首佛教歌曲、由楊詠譜(楊勇溥)作曲的〈西方〉於是誕生,歌詞取自回向偈「願生西方淨土中」之意。

慈惠法師引領賞析氣勢磅礡的〈佛教青年的歌聲〉,描述帶領青年下鄉佈教,歸途時披星戴月心境的〈弘法者之歌〉,還有〈祈求〉等成曲背景、詮釋方法,而其歌詞中更是展現大師的文字之美。

佛光山春節期間上燈法會前的詩偈教唱,源自於大師早年下鄉佈教,為吸引民眾的偈語教唱。大家現場以多種曲調唱誦〈十修歌〉,感受當時偈語教唱的情景。

而「人間音緣」更是現代音樂弘法的擴大,將大師的法語、詩偈集成歌詞庫並公開徵曲,目標是「大家共同的歌」,流行歌曲最符合此屬性。佛教弘法要能三根普被,此即人間音緣的徵曲精神。當時全球道場推動徵曲造成轟動,更帶動海外道場與當地融和,順應需求,產生英文、法文等多種語言歌詞。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發表會,評選其中優秀作品。徵曲獲獎者有天主教的修女、非洲祖魯族人等,印證音樂無國界,更跨越了宗教與種族。

此外欣賞活潑輕快的客語〈念佛歌〉、台語〈愛就是惜〉、中文〈我願〉和〈點燈〉。以及大師帶領1953年成立的佛教青年歌詠隊,重現〈弘法者之歌〉的場景。慈惠法師表示,當年的「佛教青年歌詠隊」現成為「1953合唱團」,成員有第二、第三代。當年的青年因為歌唱走進佛門,至今仍將繼續傳唱下去。

研習營由佛教學系教授覺冠法師籌畫,表示此為首度以大師的音樂弘法為主題舉辦的研習營,參與成員對音樂都懷抱興趣,期透過課程達到經驗傳承。

佛教學系學生劉慶適認為,歌唱能撼動人心,音樂能夠跨越宗教、種族,大師結合音樂與佛法度眾很有智慧。勝鬘書院陳美照說,了解〈弘法者之歌〉其背後意義,即使數十年過去,現在聆聽仍非常感動,更感受到音樂傳承的力量。

雲水書院箏樂團邢筱蓉分享,透過音樂的傳唱,還有在表演的過程中,可深刻感受且能熟記佛教的法義。佛教學系碩士班譚偉姬表示,透過慈惠法師的課程,了解佛教音樂可以以多元化的型態呈現,方便更多人探索佛教音樂的意義。

另外,29、30日課程,慈惠法師將繼續帶領探討大師一生音樂弘法的方法與智慧,以及29日於普賢殿「箏樂禮讚」。
12345678910第1 / 417頁
追蹤我們